老玉和新玉的区别(为什么古玉比新玉更润)

高古玉的熟旧感,以前在回答问题时,用过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古玉熟旧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煮熟的“萝卜”.

高古玉是否真的“熟透了”,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高古玉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这样的纯熟难以仿制,高古玉的温润一般都用“熟透感”来形容,也是古玉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行里许多老人所说的“望气”,第一眼就是看古玉的熟旧感.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认真想一下就知道了,几千年前的古玉拿出来还跟新的一样,除非你的墓葬环境与别人的不同,这种事不是没有先例.

例如狮子山汉墓的玉器,如果放在地摊上肯定很多人不敢认,就是新加工的痕迹太明显.

这中间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就是这个汉墓不是在地下挖掘的,而是在山上掏出来的一个石窟,整体的环境与受沁的状态决定了它的玉器受外界干扰有限.

而我们接触的大多数汉以前的古玉,受地热和陪葬的石灰、汞和其他的物质侵泡和腐蚀,多少都会对玉器的原有矿物结构带来影响.

所谓的“生”和“熟”其实就是玉器的岁月痕迹和外表综合反映.

古玉的温润是无法仿制和加工出来的

我们许多玩玉之人,愿意佩戴高古玉也是基于这个因素.

可以想象,任何一件矿物经人工开采出来,都会带有一定的微量放射性物质,而古玉不存在.

一个是岁月的磨砺,已经释放和消磨了原有矿物质的含量,另一个古玉的加工方式就是低温低速的琢磨过程,本身对矿物质的释放和抛光都会起到一定的物理作用.

真正的高古玉熟旧感,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为如同一颗生硬的大米在高温高湿下膨胀成烂软的饭粒,我们说饭熟了就是这个道理,在玉器的解释上可以说的过去.

古玉在千年的地热地湿中发生深入肌体的沁变,外表更加温润,很多人喜欢用直白的方式解读就是玉熟了.

生玉如生萝卜白脆,古玉如熟萝卜糯暗.

古玉的熟旧感跟玉质的受沁关系不大

做旧只可变其表,玉熟源自体内且内外如一不管工艺沁色仿的如何出神入化,埋藏了几百上千年的古玉,从材质内部显现出来的那种“熟透感”,是无论如何也仿不出来的.

因为古玉的这种变化,是埋藏在墓葬里,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环境下,而产生的从内到外的变化.

我们在选择和田籽料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老熟,不单单是一个白字可以概括的.

每一个籽料从原石到成为籽料的过程,都是以万年为界限,在冰川长期高寒的环境中,冲刷、碰撞、滚落、分离、日晒、侵泡等等,才会成为一颗受人追捧的籽料原材料而已.

夫宝玉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三光之陶熔.

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鹤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测;较之宝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韵,能夺人之目,而不能动人之心者,则远胜十倍矣!

玉从山中来最喜土与水,而中国丧葬文化多有玉器随葬.

这些古玉经原主人使用佩戴盘玩,入葬后又经几千年的水土温养,表现出来的光泽温润浸色又是新玉无法相提并论的.

“旧”是初看的感受,稍加盘玩则历久而弥新.

尤其是高古玉中玻璃光的存在,这是现代玉器加工无法达到的境界.

理解古玉的本质是质腻的灵,是玉的细度.

古玉的熟旧感是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

肉细则密度高,密度高则硬度大,硬度大的玉石则光泽感强.

就像红宝石,钻石为什么光彩四射,就因为它们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质.

当然古玉不可与宝石相提并论,玉最大的讲究是脂份,它给人一种含蓄、厚重、温润的美,契合国人对君子品格的定义.

新和田玉在开采出来之前,不也是埋藏在地下吗?

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古玉的那种“熟透感”呢?新玉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有的新玉都是在位处于海拔4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人迹罕至,常年外表地理物质环境是十分稳定的,高寒冰冷,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外力作用变化,也不可能会出现质地的变化.

但是开采出来以后就不一样了,在琢磨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分子结构改变的一个过程,过去的加工工艺就是低温匀速的琢磨过程,这个过程对玉质的改变也会有一些影响.

而且过去的研磨过程很漫长,不是短时期就可以完成了,这个过程会对玉质产生影响.

特别是玉器制作出来以后,长期的佩戴和把玩会对玉器本质和外表产生细微的琢磨和抛光,而且古人都是视死如生,死后所有的随身物品都会作为殉葬物品,经过几千年的殁葬多少对玉器都会产生一些质地的影响.

因为这种变化是在墓葬内的特殊环境下发生的,与新和田玉在开采之前的埋藏环境是不同的,所以,虽然新和田玉也经历了数亿年的埋藏,但是它的埋藏环境与墓葬环境还是有显著区别,所以,这种熟透感只有在墓葬环境埋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玉才具备.

那么古玉的“熟透感”到底应该怎么样形容呢?或者到底是什么样的特征?其实古玉的熟透感,就如“煮熟的萝卜”一般,我认为就像果冻,有胶质感.

水煮萝卜,萝卜熟了有透感.古玉熟了内有胶质感或冻感,冻感中有冰状的感觉.

古玉也是这个道理,埋于地下几百上千年,经历四季变幻,早晚温差,采大地之气,饱受日月洗礼.

生坑稍差点,熟坑稍盘即会出现年糕或果冻状,光彩四溢,非人力所能及.

熟肥净透是不错的辨认依据,一票即可定乾坤.

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国人对君子品格的定义,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我们的先人早已把玉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古人认为玉是可勾通天地、阴阳、神鬼的圣物,是极其神圣的,故而才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说.

做为爱玉之人首要的是用玉德衡量自己,用玉之五德律己,如君子润物细雨无声.

这也是对于“玉”所谓的“润”唯一的解释吧!

古玉的熟旧感一般都是容易跟包浆皮壳混淆的感觉

以上就是“老玉和新玉的区别(为什么古玉比新玉更润)”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