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

  维基百科上只有简单的介绍,见卢旺达大屠杀

  那各国的反应具体是怎样的,又该如何看待之?

  05/11 填完.

  ------------

  感觉要来怒答!这个问题挺好的,因为可以讨论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和,新殖民主义(neocolonialism)和对西方霸权的辩护(justification of Western hegemony)的问题.

  大部分答案只是单纯的事实描述,我认为分析国际关系应该从更深的角度.

  对卢旺达大屠杀的反应以及事后反思对之后的世界格局影响深远.该不该插手一个国家内战,插手的依据是什么,插手到什么程度.甚至如何定义“内战”.这些最基本的关于jurisdiction的问题,在之后的各类与人权相关的国际事件中被一再提起.人道主义干涉与国家主权的论战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2011年欧洲国家对叙利亚和利比亚内战的干涉都牵扯到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那个...这坑挺大的.应该会讲到当今国际关系的格局.答主这周考期末,周五来填坑.

  -------

  -.-答主知错了,24小时内填.

  -----

  正文

  题主的第一个问题票数高的几个答案已经说得很好了.我就不重复了.

  关于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各国的反应.这个问题很容易从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角度来看,比如美国的不干预是因为前一年在索马里受挫,巨大的军费开销没有带来相匹配的利益,在第二年在军事行动上克林顿政府自然选择沉默.

  虽然当下讨论政治比较流行的是脱离历史来看待(realism的特点就是ahistory),但是我打算从更结构性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当今的世界结构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又很多偶然或必然的历史事件叠加起来的.我打算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屠杀”(genocide, holocaust)这个问题如此敏感?这意味着什么?卢旺达大屠杀对国际关系的格局有什么结构性的影响?

  I.     犹太人大屠杀带给欧洲的负担 Burden of the Holocaust

  西方国家对“大屠杀”一词的敏感程度非常之高.但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屠杀是一件违背“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的事.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最著名的犹太人大屠杀就是他们在二战的时候犯下的.虽然欧洲国家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欺压由来已久,但是纳粹德国如此有组织有纪律的种族清洗还是闻所未闻.在二战结束之后,欧洲,作为滋养了法西斯主义的土壤,蒙受着巨大的悲痛和耻辱.自然他们一定要确保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因此民族社会主义和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否认在欧洲国家是被立法禁止的[1].可以说,经过这么些年的强迫记忆和反省,犹太人大屠杀已经进入到了欧洲的文化中.

  这种不停的反思固然是好的.可是,危险也恰恰在此.当对二战的记忆随着那代人的离去逐渐淡去,而对大屠杀的惨痛回忆还被不停地强调,悲痛还在,可是耻辱消失了.欧洲不再是产生纳粹主义和犹太人大屠杀的地方,而是击退他们的英雄,是捍卫自由,人权和和平的英雄.

  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通过《防止及惩治危害种族罪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在这其中,把大屠杀/种族清洗定义为一种国际犯罪(international crime).也就是说,对种族清洗的防止和惩治不仅仅是“国家内政”,而是“国际责任”.原话是"genocide

  is an international crime, which entails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of individual persons and states."[2]

  II.     二战后(非洲)的反殖民运动(decolonization)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方面.二战之后(1950-1990)世界经历了大规模的反殖民运动(decolonization).尤其是非洲,大量的殖民地在短时间内宣布独立,成为联合国的一员.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最重要区别的就是国家主权(sovereinity).因此,对主权的强调和反对国际干预成为了当时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主旋律.也就是说,当时是国际关系格局是反对国际干预的.然而,国际干预依然存在(不限于西方国家),只不过披上了“人道主义”的外衣.

  说到这里,我们要停下来,先看一看在殖民主义时期,西方国家是如何把他们在殖民地的暴行合法化的,他们的逻辑是什么.

  早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不久,西班牙就对北美的印第安人开始了最早的殖民统治.印第安人被强迫进行农业,牧业和采矿的劳作(repartimiento).而他们对这种殖民行为的辩护主要有四点:

  1.

  印第安人是野蛮人,所以他们理应被统治

  2.

  他们不信上帝,所以是有罪的,理应被我们统治

  3.

  印第安文化中有活人祭祀,所以西班牙人要保护那些无辜的人

  4.

  殖民统治可以传教(evangelization)

  可以说过了这么几百年,他们的逻辑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条.第1,4条放在当下看是可笑的,但是第2,3条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旧瓶装新酒,换了一种说法罢了.其中第二条,把上帝替换成民主,我们可以引申出另外一整篇文章关于“民主”作为价值观输出的文章以及European Universalism的危害… 不过在这里不是重点.关键是第三条,也是整个逻辑中最有威力的一点,“对无辜的人的保护”.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人道主义的前身?这背后的逻辑是“阻止其他国家的野蛮行径是文明国家的责任”.

  如果我们结合(I)里面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分析,不难看出为什么西方国家如此执着于对其他国家的种族清洗或者屠杀行为的干预.说到这里,我的观点是,对大屠杀/国家内战/种族清洗如此系统性的关注,防止,干预和惩治意识是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产物.卢旺达大屠杀之后国际社会对当时各国不干预态度的批评,本身就是结构性的.

  当然了,能够有效阻止真正的种族清洗自然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但是,这其中有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一,如何定义种族清洗/大屠杀?其二,如何有效阻止?

  当下联合国对大屠杀的定义是“acts committed with intent

  to destroy in whole or in part, a national, ethnical, racial or religious

  group.”[3]这个定义最大的问题是“in

  part".如果一个国家发生内战,而内战的原因是两个种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必然有输有赢,必然会有人员损失.那么,要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得上是屠杀,到什么程度才只是内战?如果各国插手卢旺达内战,在什么时间节点插手不会被说是干涉内政?各国对卢旺达内战早有关注,而且一直有致力于维持局势的稳定.在卢旺达大屠杀发生的前一年(1993),在美国,法国和非盟的牵头下,双方签署过一个停战协议[4].这属于比较恰当的举措.但是一年之后矛盾还是爆发了,以更激烈的形式.如果卢旺达大屠杀被成功阻止,胡图族和图西族的矛盾解决了吗?没有.联合国维和部队不能永远驻扎在那里.冲突会一直存在,只是以一种更加长久,更加隐形,也更加不容易被重视的“区域冲突”的形式存在.这样的话,也许只是国际社会会觉得心里好受些罢了.

  卢旺达大屠杀的惨烈程度加上本身西方国家对“大屠杀”的敏感,导致了事后各国的集体反思以及对国际干预的推崇.种族清洗毕竟是特例,但是允许更多干预的危害十足.在“人道主义”的掩护下插手地区事务的我就不具体说了,大家自行脑补(在这事上没谁是干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卢旺达大屠杀带来的,是对当下新殖民主义的强化.

  References

  [1]Norton, On the Muslim Question

  [2]>

  [3]Staub, "Doing Good, Doing Bad, Doing Nothing"

  [4]Arusha Accords

  美国:屠杀是不对的啊对不起我有点忙你们聊

  英国:顶楼上

  法国:屠杀是不对的啊,我们呼吁各方冷静克制(胡图族的勇士们冲啊干掉图西族)

  俄国:********(关我鸟事我刚独立),那个啥美国你的财政援助呢.

  中国:你们聊我国内经济有点问题(实际是崩溃边缘),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

  其他重要么?

  第三版:某人的公共关系课作业 --此文部分转载自豆瓣 .原版在此:

  前言

  “从民主到法西斯,只需要七天.”德语电影《浪潮》如是说,而面对一段已经被世人所遗忘的历史:1994年4月至6月,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残忍并非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也并非强者对于弱者,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内部的种族灭绝.

  卢旺达大屠杀可以称得上是国际社会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丑闻,没有之一.

  在此文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种族屠杀是如何发生的?

  国际社会各组织间的决策为何?

  屠杀之后的政治格局?

  种族屠杀是否可以避免,如果在出现该怎么处理?

  卢旺达事件始末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国”之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民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9%,其中胡图族人口占85%,图西族人口占14%.

  16世纪,图西族人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入侵.1890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比利时获得卢旺达的委任统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握政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在1990年,由图西族难民组成的反政府集团卢旺达爱国阵线从乌干达攻打卢旺达北部,旨在推翻由胡图族领导的政府.在卢旺达内战交期间,非洲法语国家和法国支持胡图族,乌干达支持图西族.这加剧了卢旺达国内种族之间的紧张气氛.在卢旺达政府控制的媒体鼓吹下,许多胡图族人开始着迷于名为“胡图族权力”的意识形态.该意识形态宣称图西族希望奴役胡图族人,因此胡图族人应当不惜任何代价来平定图西族的骚乱.内战中图西族军队占领了卢旺达北方,驱逐北方的大量胡图族人离开家园.而在胡图族控制的南方,胡图族定期屠杀图西族人.由胡图族人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领导的卢旺达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在1993年签订了停火协议,这个协议也叫作阿鲁沙协议(Arusha Accords).

  在1994年4月份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被暗杀,在卢旺达国内引发暴力冲突.胡图族人开始大规模屠杀图西族人(其中也包括支持和平的胡图族人作为叛徒被杀).这次种族大屠杀由胡图族组织阿卡祖(Akazu)策划,这个组织中的许多成员是政府高级领导人.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当地媒体都支持屠杀.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到了大屠杀中来.停火协议随之终止,北部的图西族卢旺达爱国阵线重新开始了进攻,最终击败政府军,控制了卢旺达.两百万胡图族人因为害怕图西族人的报复而逃离卢旺达,成为难民.他们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谁杀了总统?

  两位胡图族总统均罹难,是谁击落客机至今不明,有传闻指出是图西族游击队,也有传闻说是胡图族激进份子,因不满总统将与图西族签订权利共用协议,而计划了这件暗杀事件.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

  卢旺达屠杀的背景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屠杀发生前,就卢旺达一国中所牵涉的势力包括了:流亡图西贵族组成的爱国阵线(RDF),胡图族主导的卢旺达政府.卢旺达于1962年独立,此前属于联合国托管地区,英国,德国,比利时均染指过卢旺达,可见,卢旺达的纷争必然牵涉众多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西方国家不可能坐视大屠杀的发生.

  此外,爱国阵线与胡图族政府的内战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早在屠杀发生的四年前(1990)就已爆发内战,在周边国家的调停和压力下,1993年8月,卢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全国都笼罩在和谈的气氛中.

  卢旺达大屠杀就是这样一场众人眼中不可能出现的屠杀.

  也并非没有警告,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司令法国将军达莱尔1993年1月11日曾向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发出电报,报告卢旺达胡图族武装正囤积武器,准备对图西族大开杀戒.以下是这封电报的摘要:

  “提供情报的人曾是(卢旺达)总统的安全小组成员……胡图族民兵过去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卢旺达爱国阵线、保卫基加利.自从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部署以来,他被命令对基加利的所有图西族人进行登记.他怀疑这是为了将他们全部除掉.他举例说,他的人可以在20分钟内杀死1000名图西族人……他准备向我们提供主要武器库的具体位置……我们打算在未来36小时内采取行动……建议向提供情报的人提供保护并将他送出卢旺达.本部在此类事情上没有联合国的先前经验可循,故紧急请求指示.”

  电影《卢旺达饭店》中有这样的台词:“Cut down the tree.”这是所约定的屠杀开始的暗语.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3)

  发生了什么?

  国际社会对于卢旺达大屠杀的反应       在有100万卢旺达人丧生的三个月间.我将试图阐述各组织势力间的决策.       联合国对于达莱尔将军的回复是:“我们不能同意你在电报中所计划的行动,因为它明显超越了第872号决议(1993年)授予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的权限……你应当通知(卢旺达)总统,你已经获得了有关胡图族民兵行动的可靠情报,这些行为是对和平进程的威胁……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务必避免采取可能导致使用武力和不可预测的反应的行动.”联合国选择了忽视.       比利时选择了退出,因为4月7日,卢旺达图西族总理乌维吉利伊马纳在前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避难途中被胡图族军人打死,奉命护送她的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也遭杀害.比利时朝野震惊,比利时军队带着最精锐的部队与全部武器离开了卢旺达.        世界警察选择了沉默,原因之一在于索马里“黑鹰坠落”的阴影使得美国不愿再进行同类干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五角大楼对白宫提供的决策是:“我们并不在乎卢旺达或布隆迪发生了什么,把它们从名单中去掉.美国的利益不在那里,我们不能把这些无聊的人道主义问题和诸如中东、北朝鲜等重要问题混为一谈.”       也正因为美国的“不作为”,英国追随了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素来对干涉内政持反对态度,导致联合国在之后的干预中踌躇不前.       法国选择了“作为”.由于传统和地缘政治的关系,法国对自己在非洲大湖区的影响力高度重视,而图西族传统上和东非各英语国家关系更密切,出于平衡考虑,法国一向支持卢旺达的胡图族政权.自1962年至1993年8月,法国共向卢旺达提供援助2.8313亿美元,赠款3655万美元,免除卢债务1417万美元.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曾9次访法,法总统德斯坦和密特朗都曾访卢.1990年卢旺达内战开始,法国公开支持卢旺达胡图族政府,提供军费据称达1亿美元以上,使得卢旺达政府军在短短3个月内扩军3倍,并获得大量军火;法军还直接为卢旺达政府军提供顾问、训练和指导. 大屠杀刚开始时,法国军人不但仍在为胡图族政府军提供武器和训练,而且为胡图族人提供庇护,却拒绝庇护被追杀的图西族人.屠杀开始后,以“维护当地稳定”和“人道主义帮助”为口实参与“绿松石计划”而抵达卢旺达的法国特种部队对胡图族军队的暴行视若无睹,甚至冷酷地将逃到自己驻地的图西族难民拒之门外,任凭他们被虐杀.密特朗之子小密特朗(Jean-Cristophe Mitterrand)负责非洲的“特别事务”,直接插手卢旺达事务,也是众所周知的.

  法国支持胡图族,才有了后面卢旺达政府关于法国参与屠杀的指责.

  2008年8月5日,卢旺达政府下属专门调查委员会(Mucyo)发布调查报告,指控33名法国人(13名政客,20名军人)涉嫌直接参与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据卢旺达司法部长塔尔西塞(Tharcisse Karugarama)称,法国参与了对胡图族前政府军队的培训、作战计划拟订,甚至直接卷入屠杀;被指控名单中包括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前总理巴拉迪尔和德维尔潘、前外长朱佩等政要.

  国际社会在这样的权衡考量渡过了这三个月.

  火光

  也许在这次事件中唯一有着光亮的,只有加拿大籍的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司令达莱尔将军与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达莱尔将军只能利用有限的驻军画出一片绿洲,然后更多的尸骨被划在界限外,图西族人并不相信自己会被胡图族灭族,因为他们相信联合国驻军的干预,并没有逃亡,而联合国给予了沉默.加利一再要求安理会重新考虑将大部分维和部队撤出卢旺达的决定,并呼吁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行动去制止屠杀.但是,美国并不理会,奥尔布赖特在安理会发言时说,在许多问题尚未弄清之前就向卢旺达增兵是“愚蠢的想法”.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发生在卢旺达的屠杀行为,但是并没有使用“种族灭绝”一词.

  没有人会得到指控,在国家利益博弈,非洲地缘政治的权衡间,人是渺小而无奈的.

  大屠杀给达莱尔的精神造成了巨大创伤.在达莱尔看来,许多图西族人之所以在局势恶化的情况下没有选择逃离正是因为他们对维和部队的信任,但结果却遭到了背弃.达莱尔回到加拿大后经常借酒消愁,企图以此来麻醉自己.他经常无端发脾气,并两次试图自杀.人们曾在魁北克公园的长椅下找到他,他已经喝醉了,像刺猬一样蜷缩成一团.达莱尔经常会跟人提起卢旺达,也经常会加上这样一句话:发生在卢旺达的屠杀其实只需要5000名装备精良、授权明确的联合国部队就能够制止.

  哭泣的只是几个人,仅此而已.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5)

  大屠杀之后谁掌权了?

  1994年7月19日,爱阵取得军事胜利,夺取政权.他们建立了新政府后强调「大和解」 ,以族群团结为目标.2009年底,卢旺达正式成为英联邦新成员,它是继莫桑比克之后第二个非英国殖民地国加入英联邦,是英联邦第54个成员.

  1994年卢新政权成立后,宣布实行5年过渡期,实行爱阵主导、多党参政和禁止党派活动的政治管理模式.卢政府奉行民族和解和团结政策,接待并安置回国难民,审判1994年大屠杀罪犯,政局逐渐稳定.1999年6月,卢政党论坛讨论决定延长过渡期4年.2000年4月,爱阵领导人保罗·卡加梅在议会和内阁联席会议上被推举为总统.

  卢旺达屠杀结束了,但刚果的内战还在持续,现在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500万.

  卢旺达的图西族现在政府已两次入侵他的邻国刚果,它想消灭胡图族部队.刚果(金)的图西族反叛组织仍然活跃,拒绝放下武器,它说他们还面临着种族的灭绝风险.

  世界上最大的维和部队任然在战斗.

  bbc的有关卢旺达大屠杀的资料:BBC News - Rwanda: How the genocide happened

  大屠杀之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及其分析

  从4月到6月,(美国)不愿以任何方式卷入(卢旺达危机).然而,从7月以后,在国际媒体将镜头对准卢旺达大屠杀时,一种犯罪感开始出现,或许是因为(美国)什么也没干,也或许因为是它阻止了国际社会采取有效行动.”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3月访问卢旺达,他在基加利机场对大屠杀幸存者发表讲话时婉转地向卢旺达人表达了歉意.但他似乎并不想让美国显得有什么特殊,只是说“国际社会,包括非洲国家,都必须对这场悲剧承担责任.”

  1994年联合国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成立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审判高级政府官员或军人.卢旺达政府则负责审判较低层级的领导人或平民.

  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2004年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同年4月7日,卢旺达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以哀悼大屠杀遇难者.

  2004年9月11日,《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一部由英国、南非、加拿大和意大利四国于2004年共同拍摄,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以此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讲述了一位卢旺达胡图族饭店经理保罗?路斯沙巴吉那(Paul Rusesabagina)在种族仇杀中设法挽救1268位图西族难民的故事的电影开始公映.

  2011年的4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此发表致辞,鼓励卢旺达人民继续为促进民族和解与国家重建而开展具有包容精神的对话,并承诺联合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战后

  法国在非洲的“平衡”计划破产,至今依然面对着卢旺达政府关于组织屠杀的指控.

  比利时很快恢复了对于卢旺达的经济援助.1997年10月8日,比利时新任驻卢旺达大使兰特向比齐蒙古总统递交国书时向新闻界说,三年来,两国合作总计10亿比利时法郎.

  1994年7月15日,美国政府率先宣布不再承认卢旺达胡图族政府,却很快地与卢旺达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宣布向卢旺达难民提供1亿美元援助.1998年3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卢旺达进行了3个半小时的闪电式访问.其后,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与克林顿同机赴乌干达,出席非洲中、东部六国首脑会议.

  卢旺达同非洲国家关系摘录如下:

  “1998年,卢旺达参与调解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境冲突.6月4日,卢旺达政府发表公报说,应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冲突双方的请求,卢旺达和美国政府开始调解,力求和平解决冲突.6月11日,卡加梅副总统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进行访问.6月17日,比齐蒙古总统赴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参加非洲统一组织解决两国领土争端的调解委员会.卢旺达重视发展同乌干达的特殊盟友关系,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1998年两国联手介入刚果(金)冲突,支持刚果(金)叛军对抗由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安哥拉和乍得支持的刚果(金)政府军.1998年1月10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对卢旺达进行两天正式访问,两国总统就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举行了会谈.9月26日,比齐蒙古总统应穆塞韦尼总统的邀请对乌干达进行一天的短暂访问,两位国家元首对刚果(金)叛军应邀出席卢萨卡首脑会议表示满意.10月14日,卡加梅副总统对乌干达进行一天的访问,同穆塞韦尼总统举行了会谈.双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对刚果(金)冲突采取共同立场.12月29日,比齐蒙古总统应邀访乌干达,同穆塞韦尼总统举行了会谈.”

  可见,卢旺达屠杀除了使爱国阵线掌握政权以外,美国,比利时等“不作为”国家继续通过经济援助掌控着卢旺达,而付出努力最多的“法国”却在事后遭遇了与卢旺达政府关系的寒冬.中国《人民日报》在《卢旺达大屠杀十年祭》中写道:“……但卢旺达内战悲剧的另一个根本原因,则在于西方鼓吹的“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

  联合国开始在大屠杀后开始深刻的反省.

  只是对于达莱尔将军,对于秘书长加利,对于那些身临地狱的记者,对于每个普通的生活在无聊世界中的人而言,这个主题,已不再配逻辑.

  人权高于主权--利比亚

  大屠杀发生时,联合国内负责维和事务的是后来当了秘书长的科菲·安南.面对惨案现场,他发誓“永远不再”.1997年元旦,安南莅任联合国秘书长.在他和其他人士推动下,一个简称为R2P(国家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的新概念开始在国际政治圈流传即政府有责任保护平民,如果一国政府做不到,国际社会可以采取行动.

  2002年,非洲国家在南非德班举行首脑会议,正式成立非洲联盟.接受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教训,联盟通过的文件里,声明联盟有责任干涉,如果某成员国听任其人民遭受反人类罪行.非盟成了第一个将R2P纳入指导原则的地区组织.

  随后,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180位各国元首无异议通过的大会公报里,正式规定了R2P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基本原则.

  按英文原文的顺序,五个条件罗列如下.

  (1)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单个国家对他国采取行动,以避免侵略之嫌.联军对利比亚的干涉满足这一条件.

  (2)必须安理会授权.联军这次有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的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授权采用“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虽然决议并没有明说“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军事措施.但决议同一长句子中继续讲,(这些措施中)排除直接军事占领换而言之,直接军事占领之外的任何“必要”军事措施都是允许的.

  (3)最可能受到军事行动影响(比如难民过界)的邻近国家必须愿意配合.这次阿拉伯联盟主动提出设立禁飞区.

  (4)和平手段试过了无效.1973号决议之前,2月26日,安理会另有1970号决议,要求卡扎菲停火.卡扎菲不接受.

  (5)某国政府明显地让民众受到反人类罪行的威胁.卡扎菲收买外国雇佣兵镇压本国民众,并在电视讲话中威胁班加西民众:我们今晚就来,如果不在军队进城前放下武器,那就无仁慈,无宽恕,军队一家一家搜,躲到女人衣柜里也要抓起来!奥巴马在说明为什么要轰炸利比亚政府军时,就引用了卡扎菲这些威胁话.

  幸亏卡扎菲配合,让联军在合法性上做足工夫,顺利走完所有程序,将该敲的章都敲了,破天荒地满足了R2P所有条件.

  r2p的内容可以参照  : R2P_百度百科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7)

  大概的事件线是这样的:

  胡图和图西人比例:85% 14%

  图西人(政府)  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

  胡图人(政府)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 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1991年6月卢实行多党制.总统被杀,报复,开始屠杀.

  图西人(政府)  1994年7月19日,爱阵取得军事胜利,夺取政权.他们建立了新政府后强调「大和解」 ,以族群团结为目标.

  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我想起了明末,满族对汉族人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还有汉族和回族人的相互仇杀.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635页:战争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全省人口总数约为1945.9万人,战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1455.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人口.损失比例为74.5%.陕西人口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1394万,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的17年间锐减至772余万,人口损失总数高达622万,大约占战前人口总数的44.6%.回族在这次战乱中的损失也相当大.战乱过后,陕西原有的70-80万回族最后仅剩下西安城内和陕南的2-3万与其他6万余安置于平凉、凉州的投降人口

  更多细节:清末陕甘回乱,大屠杀真相(450万人被杀)-泾川网行风

  余烬

  我知道这样一场事件的意义,在于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会张开嘴大呼一声:“这太可怕了!”而后继续平常的生活.这就是卢旺达,最可怕的依旧是麻木.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9)

  卢旺达,美丽而宁静的土地.

  美国:早在1994年1月11日,大屠杀发生前3个月,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司令达莱尔就预感到可能发生大屠杀,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发出警告,希望维和部队介入,收缴胡图族民兵的武器.但被联合国维和部队以“超越权限”为由忽视了该请求.大屠杀发生后,

  1、1994年4月7日,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在卢旺达遭到杀害,美国旋即关闭了在基加利的领事馆.

  2、美国难民委员会主任罗杰·温特的一篇关于卢旺达种族灭绝的专稿被美国各大媒体拒绝,最后在1994年4月14日的多伦多《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登载.

  3、4月15日,美国反馈信息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拒绝了其增派维和部队的请求.奥尔布赖特建议在基加利“最小限度”保留联合国维和部队,以示参与和决心.

  4、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将维和人员削减为250人

  4、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决定不用“种族灭绝(genocide)”一词来形容卢旺达大屠杀,理由很简单:如果将其定义为“种族灭绝”,美国和国际社会即有责任根据1948年联合国关于“防止和处罚种族灭绝罪行公约”采取援救行动,而美国对此不感兴趣.

  5、5月3日,克林顿签发第25号总统令,对维和行动的范围、人数、期限、资金及危险程度都有严格规定.参议员西蒙和杰福兹于5月13日与联合国负责卢旺达事务的官员通话讨论卢旺达局势,随后要求美国敦促联合国安理会批准派兵阻止正在发生的大屠杀.

  6、5月17日,屠杀开始的第八个星期,安理会才最终授权派驻5500名援军进行维和管制.

  而美国如此行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战争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克林顿上台就一直积极介入波黑内战,不仅有过绕开联合国组织“代顿协议”,甚至在1996年组建了一只31万人的慰问部队进驻波黑.

  二、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在索马里展开的“恢复希望(Operation Restore Hope)”行动,最终耗资25亿美元并且失败.尤其是1993年10月美军在摩加迪沙行动失败,尸体被索马里人拖街的行为被CNN播出后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使得克里顿政府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行动,其本人也遭到国会的一致抨击.“索马里阴影”笼罩着美军,使得在卢旺达事件上不敢轻易介入.索马里战争_百度百科(详细资料Unified Task Force)

  三、卢旺达国际地位低下,地理位置偏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后,整个非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都急剧下降.因而美国对于卢旺达发生的事情采取了不重视的处理.

  四、美国“新孤立主义(The New Isolationism)”抬头.新孤立主义在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时刻就会抬头,其主张“美国便是一切,一切便是美国.反对向海外派兵,反对对外经济援助,反对大量向美国移民,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凡事都要“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

  20140507

  ——————————————————————————————————————————

  法国:2004年,卢旺达政府授权了一支 独立调查委员会【Independent National Commission】来着手调查在大屠杀期间法国的行径以及整起惨剧同法国之间的联系,委员会于2008年向世界公布年出具了一份长达485页的调查报告控诉法国行径:Mucyo report-the role of France in the 1994 Rwandan Genocide.粗读报告可以发现里面所有的控诉都指向法国,其中包括“谋划和参与屠杀”“在巴黎接待作为朋友的屠夫”“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帮助杀手逃亡国外”等,尤其是法方训练的胡图族民兵成为“大屠杀的利刃”这一点令法国难辞其咎.报告中指控33名法国人参与了大屠杀,包括已故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前总理巴拉迪尔和德维尔潘、前外长朱佩等政要.接下来对于大屠杀前的史实采取插叙方式,主要陈述大屠杀发生时法国政府的行为.

  1、在1990年到1993年间,法军在按照协议训练卢旺达当地宪兵旨在保护西方人安全的同时——由于传统和地缘政治的关系,法国对自己在非洲大湖区的影响力高度重视,而图西族传统上和东非各英语国家关系更密切——因此这一“军事保护伞”不仅协助胡图族总统抵御受到非洲英语地区支持的图西族反政府军“卢旺达爱国阵线”的攻势,还训练胡图族民兵并“促成了对图西族的大屠杀”.自1962年至1993年8月,法国共向卢旺达提供援助2.8313亿美元,赠款3655万美元,免除卢债务1417万美元.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曾9次访法,法总统德斯坦和密特朗都曾访卢.1990年卢旺达内战开始,法国公开支持卢旺达胡图族政府,提供军费据称达1亿美元以上,使得卢旺达政府军在短短3个月内扩军3倍,并获得大量军火.

  2、1993年,在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军队逼进基加利时,它立即派遣伞兵部队以保护卢旺达政权,并力劝哈比亚利马纳与爱国阵线谈判.

  3、1993年3月12日,法国力促安理会通过第812号决议,决定建立一支非洲一联合国联合部队,在卢旺达监督停火,保证人道主义援助的进行“

  4、1993年8月,卢旺达政府和爱国阵线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签署旨在结束内战的和平协定.即将到来的和平令卢旺达政府高层中的极端势力感到恐惧,他们逐渐对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感到不满,认为他在与爱国阵线的谈判中让步太多.

  5、1994年4月6日深夜,载有卢旺达胡图族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邻国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击落,胡图族激进分子随后在卢旺达政府军的帮助下,对全国的图西族人以及胡图族温和人士展开了系统性的大规模屠杀.

  法国在大屠杀发生后,并未采取任何行动.直到6月底才开始”绿松石行动【 Opération Turquoise】“, 25000名执行任务的法国干预部队开进卢旺达西部,将吉孔戈罗【Gikongoro】周围占卢旺达约五分之一面积的地区划为“人道主义和平区【a safe humanitarian area】”,禁止任何武装力量进入.然而,以“维护当地稳定”,提供“人道主义帮助”,保护“所有受到威胁的民众”而抵达卢旺达的法国特种部队对胡图族军队的暴行视若无睹,甚至冷酷地将逃到自己驻地的图西族难民拒之门外,任凭他们被虐杀.

  1994年大屠杀事件发生后,卢旺达爱国前线势如破竹地打垮政府军并掌控全国至今,两国关系也一直出于冰冷状态.

  20140509

  ——————————————————————————————————————————

  在手头还有一篇手工艺发展论文以及大创申请的紧要关头,深知放着也就放着了的道理,不更完不足以填埋心中的大坑.半夜抛下论文继续来更.

  联合国:

  在历时两年多的联合国在卢旺达的维和行动中,由于在对形势判断的准确性、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前后态度的一致性和实际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瑕疵,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总体上是失败的.大国出于各自利益需要插手角力的印迹也非常明显.

  1、1993年3月12日,法国力促安理会通过第812号决议,决定建立一支非洲一联合国联合部队,在卢旺达监督停火,保证人道主义援助的进行.

  2、6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6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乌干达一卢旺达观察团".

  3、10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72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

  United Nations Assistance Mission for Rwanda

  )”,五大常任理事国均投了赞成票.

  4、1994年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增兵卢旺达的第912号决议,将原驻卢旺达的1500名士兵减少到217名,并授权他们调解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5、5月17日,安理会通过918号决议,将援卢团兵力增至5500人,但由于美国方面的阻挠,这一计划始终未能落实.

  6、7月22日,安理会通过929号决议,批准了法国的计划,决定派遣2500名部队进入卢旺达,以保护平民.该行动由法国指挥,经费由法国承担,限期两个月.并允许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以达到人道主义救援的目的".

  而联合国在其中失去准心的原因应该是:

  一、各大国均缺乏足够认识.《阿鲁沙协议》签订后,联合国于1993年10月成立了联卢援助团,该团负责人达莱尔将军于1994年1月11日向联合国报告了胡图族在囤积武器准备大屠杀的情报,并要求授权收缴这些武器,但维和部队以超出权限为由拒绝.达莱尔将军又将该情报通告比利时、法国和美国,然而没有一方引起重视,更勿论采取行动以制止惨案发生.

  二、宪章的局限.《联合国宪章》一方面将“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其宗旨之一,但它也明确指出:宪章的任何规定均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项.这些约束使联合国在其成员国发生民族冲突时实施干预行动受到严格的限制,维和士兵没有首先使用武力的权力.

  三、维和机制的局限.联合国部队,西方军队在第三世界国家不能首先开枪,只能自卫.那些手持弯刀,棍棒和AK47的卢旺达人在手中的凶器落下前是平民,在凶器落下后也还是平民,维和士兵若要阻止这样的暴行就会造成这样的“平民”的伤亡,这样的平民伤亡就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这种“程序正义”无法面对突发的人道主义灾难.

  四、当时策划和执行屠杀任务的卢旺达军人独裁政府本身就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其支持者如法国和吉布提等也是安理会成员,他们本身就否认有大屠杀的事情.

  ——————————————————————————————————————————

  中国在其中表现比较中庸.在1994年联合国表决维和行为中,中国在929和955号决议中投了弃权票,其他均为赞成票.

  929决议是“绿松石”计划.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陈健大使在安理会对该决议投票进行的解释性发言中说:“我们一贯主张,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意见,取得冲突各方的合作,是联合国维和行动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考虑到联合国在索马里维和行动的经验教训,中国代表团对我们面前的决议草案投弃权票."

  955决议是设立卢旺达问题的刑事法庭用以审判对屠杀富有责任的卢旺达公民.李肇星大使在安理会对投票进行的解释性发言中说:”在目前情况下,安理会将卢旺达政府尚难以接受的决议及法庭规约草案仓促付诸表决,是不够慎重的,对今后有关工作产生的影响也难以预料,中国代表团不能不对此表示遗憾并投弃权票.“

  中国同法国是屠杀前卢旺达政府的主要军火提供方,这一点也成为了后来遭到诟病的缘由.

  ——————————————————————————————————————————

  最后引用李安山教授的一席话

  民族与政治密切相关,民族问题可成为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一旦权力参与运作,民族认同可变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话语,少数民族可成为政权合法性危机的替罪羊,民族情感可成为排外主义的利器,民族文化可成为对外扩张的工具.帝国主义造成的民族分离及边界设置,殖民统治下的族体身份认定和政治化,族际矛盾的历史遗产和继承,跨境移民造成的民族认同困境,因现实危机对政权合法性产生的怀疑,领导集团对民族心理因素的操纵,都为民族冲突准备了条件.

  如今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20140510 完

  作为曾经的西方殖民地,很多西方国家一直在卢旺达保留着一定的势力范围,因此也驻扎着很多部队.

  根据事后整理的材料来看,大屠杀爆发时,大部分西方国家军队的动作,仅仅是保护侨民撤离,唯一对大屠杀有所反应的外国军队,就是一批比利时的维和士兵.

  然而,4 月 7 日,当 10 名比利时维和士兵在保护卢旺达图西族女总理的行动中被杀后,比利时没有做出进一步举措,而是立即偃息旗鼓——撤回了所有部队.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1)

  在卢旺达的法国军队

  除了比利时,当时法国在卢旺达也有很多部队,但是法国军队也并没有做出任何干预大屠杀的行动,只是在自己的管控区域内划定了一个「人道主义和平区」,禁止任何武装力量进入,对于区域以外发生的暴行,一律不管.

  实际上,一直有一派观点认为:法国是造成这场灾难的推手之一,因为从 1990 年卢旺达内战开始,法国为了借机扩大自己在卢旺达的利益,曾多次公开支持卢旺达的胡图族政权,并向胡图族政府提供给大量的贷款和军事援助,以至于当时胡图族军队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法国装备.正因为这层原因,在屠杀结束之后,新的卢旺达政府与曾经法国一度断交.

  其它国家这样态度消极也就算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以「世界警察」姿态高调行事的美国,当时也没有对大屠杀做出任何动作,甚至没有明确的表态,只是赶紧关闭了大使馆、撤回了大使.

  美国当时的做法,其实与一年前刚刚经历了「黑鹰坠落事件」有关,那是美军自越战之后,在海外行动中少有的一次败仗.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3)

  电影《黑鹰坠落》剧照

  1993 年 10 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以人道主义干预的名义,派遣美军精锐部队抓捕索马里最大的武装头目,结果却因情报失误而失败,在战斗中,两架黑鹰战机被击落,一名美军士兵被杀,尸体还被武装分子拖着当街游行.这桩惨剧使美国民众对克林顿骂声一片.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5)

  当年这张美军士兵被索马里武装分子拖尸游街的照片,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海外战略

  有了这次惨痛经历,当时的美国有点被吓住了,不敢再招惹什么麻烦,正准备将战略重心转移出非洲,于是就对卢旺达的事态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一些国际政治学家认为,正是因为西方国家急于自保的冷漠态度,才使胡图族激进派的势力如此肆无忌惮.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7)

  以卢旺达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卢旺达饭店》

  事实上,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都是知之甚少的,西方民众真正了解这起惨剧,还是通过一部拍摄于 2004 年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而此时,距离这出惨剧的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 10 年了.

  1994 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在短短的 100 天左右的时间里,造成了 100 万人死亡,这个数字,占当卢旺达全国人口的 1/8,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 1/5000.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19)

  而最令人唏嘘浩叹的是——在这场带来惊天死亡数字的血腥屠杀中,根本没有出现过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连枪支一类的「热兵器」都不算是主角,这 100 万遇难者中,许多人就是死于劈甘蔗用的砍刀和削尖的木棍,而杀死他们的凶手,就是昔日身边的邻居、同事……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21)

  卢旺达大屠杀中胡图族人使用的主要武器——「采椰刀」,也叫作「毛里求斯砍刀」

  20 世纪 90 年代,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了,为什么在非洲还会出现如此骇人听闻的惨案?胡图族与图西族的「血海深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联合国和当时到处充当「国际警察」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出手干预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就要先来看一看,卢旺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千山之国」卢旺达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23)

  深处非洲腹地的卢旺达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25)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的山地地区,是一个非常小的内陆国家,由于到处都是山地和丘陵,被称为「千山之国」.

  别看是被大山层层环抱,但这里的土地却非常肥沃,特别适合农业耕种和畜牧.于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被称为「胡图人」,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就被称作「图西人」.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27)

  是的,你没有看错,「胡图」与「图西」两个词,最初的意思就相当于「农民」、「牧民」,是个职业划分,根本不含有任何民族血统的概念,两种人说着同样的语言,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你种田来我放牛,日复一日的过日子.

  这一时期的胡图族与图西族相互之间与没有矛盾?这一问题众说纷纭,不过想想看,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下,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之间都可能会有摩擦.由于图西族人从事的是畜牧业,有牛有羊,可能多多少少会比种地的胡图族富裕一点点,但是如果说两种职业类型的人因为这点贫富差异,就结下了梁子,实在有点夸张.

  从 16 世纪中期开始,非洲中部地区,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小的封建王朝,这些王朝的所在地,就在今天的卢旺达与布隆迪两国之间,但是在当时,「国家」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

  其实直达今天,在非洲这片土地上,很多人对部落、族群的归属感,都要远远大于「国家」概念,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国境线」、「国家主权」完全就是西方殖民者强行植入的舶来品、是一纸空文.许多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缺乏现代主权国家意识,就是非洲长期处于动荡、落后的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后面再说.

  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图29)

  通过 1884 年柏林召的「西非会议」,德国人拿到了东非的大片土地.

  正是由于地处非洲腹地,所以早起的欧洲殖民者一直没有涉足卢旺达的土地,很长一段时间中,这里都算是一片净土.

  直到 19 世纪末,刚刚完成了统一的德意志才开始学着英法的套路,寻找海外殖民地,但是这个时候好的地方早就已经被其它欧洲列强瓜分的差不多了,德国人只能想办法捡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

  1884 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柏林召开了一个「西非会议」,经过一番谈判协商,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非洲中东部、西部的大片土地,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德属东非」,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卢旺达、布隆迪和坦桑尼亚等地区.

  随着殖民者的到来,一切都变了.殖民者带来了蒸汽机、发电站,带来了铁路和电话,也带来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以上就是“卢旺达大屠杀联合国为什么不管(国际上的反应)”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