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是哪一年(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几月几日签字)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4年时轴心国已是穷途末路:苏联红军发起的十次突击消灭了德军130个师160万兵力.至此苏军在收复了几乎全部沦陷国土的基础上开始把战线向德国本土推进.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开辟了针对纳粹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发动跳岛作战不断逼近日本本土.日本海空军力量已损失殆尽,海上运输线也已被切断.

苏德战场的苏军、诺曼底战场的盟军、太平洋战场的美军都已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可就在这时中国战场上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日军在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及贵州等地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在这场豫湘桂战役中损兵50-60余万,丢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36个飞机场.要知道这可是在1944年啊,而转过年来日本就投降了.

在这个时间点上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都在节节胜利,可为什么偏偏中国战场却迎来了一次大溃败呢?1938年10月以来抗日战争就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经历前期一系列胜利之后需要巩固消化已占领的地区.随着占领区的扩大使日军不得不将大量兵力用于维持占领区的治安和保护交通线.这样一来日军就难以再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让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权感觉压力正在减小.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国民党当局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当局更是认定日本的失败即将来临.当战争进入到1944年以后日本法西斯败象已露: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几近崩溃.在这样的形势下从老蒋本人到各战区司令长官都不认为日本还有力量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时的日军正在策划“一号作战”.

日军为了这次军事行动纠集了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第11军、第13军、第23军等侵华日军主力,还从关东军和本土调来的大批增援部队,甚至连平时主要对付游击队的治安旅团、治安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也全都被投入到这场战役中.一般认为豫湘桂会战中日军累计使用兵力67万:豫中会战15万、长衡会战36万、桂柳会战16万.要知道侵华日军总数才120多万.

换句话说侵华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用了一半左右的兵力.日军在这次战役中投入的重武器也是空前之多:光是豫中会战使用的坦克装甲车就高达6多辆.日本方面在战役打响前就预先准备好了大量军火物资.豫湘桂战役第一阶段仅日本第11军就准备了13万吨弹药;豫湘桂战役第二阶段仅日本23军从广东派出的策应部队就携带了16万吨作战物资.由此可见日本方面对这场战役可谓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当时国军名义上有4万兵力,但三分之一是留在后方训练的新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因此国军真正能动用的兵力就只有1多万,而且还是分散在从南到北各战区.这就很容易让处于攻势的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其各个击破.抗战爆发前日本作为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辆、战舰52422吨,而当时的中国对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均无自产能力.

双方的差距不仅反映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同样体现在部队的训练、管理方面: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即使是基层军官中也不乏不识字的.截至1936年底中国经过军事训练的高中及以上学历的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抗战期间曾担任国军排长的黄仁宇发现一些基层军官甚至连花名册都点不了.这些军官平日多不研究战术: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毫无纪律地作鸟兽散.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70万野战陆军不敌30万侵华日军.在1938年徐州会战第二阶段中李宗仁50多万大军差点被20多万日军包了饺子.同年的武汉会战中老蒋亲自指挥的110万大军被不到30万日军击败.由此可以看出双方战斗力的巨大差距.当然有人会说1937年、1938年的日军正处于风头全盛时期,可在经过长期的战争后日军兵员素质已有所下降.

日军兵员素质在下降的确是一个客观事实:经过长期的战争后很多实战经验丰富的日军老兵和军官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阵亡.1944年的日本为弥补兵员不足征召了大量新兵入伍.这确实在客观上造成了兵员素质的下降.可问题是国军兵员素质的下降比日军还要严重:抗战期间巨大的伤亡损失使得国民政府不得不通过抓壮丁这种方式来弥补兵力的严重不足.

尽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得到美国一部分武器和资金援助,但这样的援助实在不过是杯水车薪.国军在武器装备上整体落后于日军的客观事实并未改变,而且那些被抓来的壮丁在没经过充分训练之前是无法操作使用先进武器的.豫湘桂战役打响前国民政府实际能控制的只有西南、西北地区,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几乎完全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地区能为前线提供的物质支持相对有限.抗战期间广西全省14万人口中除去老幼妇孺和种地必须有的男性壮劳力之外所有成年男人都上战场了.只要是能行军能端枪的就得上战场.这时哪还有什么战术素质能保证?即使是当时装备较为精良的第10军同日军比起来也差得远.第10军在兵力上同日军第27师团差不多,但双方的火炮数量之比是14:94.

豫湘桂战役期间国军高层严重的腐败问题也暴露无遗.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指挥汤恩伯本来抗战初期打得还可以,然而后面几年从军人沦为政客后就每天研究怎么攀龙附凤和扩充军队.尽管他手下的兵力从一个集团军扩充到四个,可战斗力却反而下降了.河南老百姓因此称“水、旱、蝗、汤”为河南四大灾害.当日军大举杀来时汤恩伯的四个集团军就迅速崩溃了.

国军还有另外一个顽疾就是“各扫门前雪”.重庆政府和地方军阀派系之间矛盾重重:地方派系有时为了保存实力往往对重庆政府的部署阳奉阴违.与此同时各派系彼此之间也是勾心斗角.豫湘桂战役开打后第一、第四、第九战区仓促应战,然而第三、第五、第六战区均没做出有力配合.即使这些战区后来奉命出动进行牵制性作战时也是出工不出力,以致于没能迫使日军从河南、湖南和广西战场上调回一个士兵.

此外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当时正集中在滇缅战场.在历时一年半的滇西缅北反攻战役中国军以近七万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中国凭借此战打通了西南国际交通线,也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成员之一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但国民政府把精锐投入滇缅战场在客观上也造成在豫湘桂战场上处于相对不利局面.

说到底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在本质上是由于国民党长期消极抗战和政治、经济、军事腐败造成的,但参战豫湘桂作战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的献身精神必将永载史册.战役期间中国官兵多次战至弹尽粮绝,也因此为后世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日军通过豫湘桂战役打通大陆交通线,但也在此次作战中把最后的家底也掏光了.此后日军已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的畅通,也无力阻挡日本本土遭受空袭的命运.

以上就是“日本投降是哪一年(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几月几日签字)”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