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尾汁是什么梗(耗子尾汁是什么意思)


如果有,耗子尾汁这个梗应该已经耳熟能详了.如果没有,那现在赶紧去补补课,你如果补完这课能忍住不笑,算我输.

这个热词,出自混元派一代宗师马保国大师.大师的武功武德如何,留给知乎大神们评论就好了.比武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只能算小概率事件,可是为什么90后的确经常被在各种意义上批评“不讲武德”呢?更甚者,为什么这个群体一方面被盖章“社恐”、“内卷”,一方面又甩不开“张扬”、“不负责任”的帽子呢?

01 很high的,也可以是孤独风中的一匹狼

我是90后.很多时候,我得到的无论是来自其他人还是自己的评价都非常两极分化,甚至到了我也曾经怀疑我是不是人格有点儿分裂的地步.(当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那种分裂,是的话我怎么会告诉你呢).

比如说吧,其实我是个很喜欢独处的人,也是个在不得不演讲之前会体温飙升心跳加速的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我比较内向.

但是又不是唯一的情况.大学的时候,我同时参加了两个社团.在摄影社的活动上,我非常积极,哪怕是去吃某家我一点儿都不喜欢的烤鸡,我都超级期待;但在天文社的活动上,我基本上就是那个默默无闻在干活,把活儿干完就退场的壁花小姐.为啥呢?

还有为什么我身边有一些90后,在我看来都像社交小太阳一样,每次组局叫得最大声的是他/她;见面第一个打开话夹子滔滔不绝的也是他/她;团队合作的时候,最活跃的其实也是他/她.可是聊起性格的时候,他们却说自己是“社恐”(社交恐惧症)?

后来我发现,可能外向与否,也是可以很多面的.

喜欢在团队合作的时候积极出点子的人,不一定在能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也想要无时无刻被人群包围;

喜欢响应聚会、在聚会的时候活跃气氛的人,也有可能并不是真心喜欢“聚会”这项活动,只是不想让发起人尴尬;

甚至很容易能跟陌生人聊成一片的人,也不见得会希望一直跟人待在一起.

是大五人格理论,让我找到了这些矛盾点的答案.大五中的外向性,跟我以往以为的通俗语义的“外向”不一样.它不只包括了是否能聊和是否有party小能手的特质(社交性,也就是日常表达中 “外向”指代的性格),它同时也包括了是否享受被人群环绕,能否在跟其他人在一起中得到能量;还是即便能跟其他人在一起,其实也需要不断主动输入能量的(乐群性).

而在动机和心理能量层面,它还包含了一个一眼扫过会觉得格格不入的子维度,活力.

这更多的是一个对程度的评估,比如活力高的人,到底有多享受跟大家在一起,到底有多收不住话头,到底能够参与多少个不同的局.而活力不一定高的人,哪怕其他子维度让他/她能够去跟陌生人侃侃而谈,他/她会多容易心累.

我自己第一次做大五测评的时候,其实外向性的得分并不低,至少比我以为的心理分数高太多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不准啊?

但后来疫情期间的一大段不得不与自己相处也只能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让我明白,我其实还是很渴望时不时能跟大家在一起,能有人聊聊天喝喝茶的.我也终于明白,或许它没测错,只是我还不够了解它的维度,也低估了自己的“外向性”.

02 工作可以让我不得不卷,却束缚不住我自由的灵魂

“内卷”这个词,总让我下意识想起了我周围的ABCDEFG……(至于里面有没有我,这是个秘密).

90后是蛮神奇的一代.一方面我们中的很多人,无论是受过往教育的熏陶、公司文化的感染,还是受内心澎湃的理想的驱动,越来越接受了996等一系列“狼性”情景,至少在行为层面上.

但另一方面,这一代的确也是我所有接触到的这几代里,最喜欢聊“说走就走的旅行”,最多人对“提前退休”感兴趣,也最早开始注重“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一代人.

那这样的一群人,到底是“狼”,还是一直被牧羊犬追着跑,内心却一步都不想挪的“羊”呢?

90后出生那会儿,独生子女国策成型了.

但我们的孩子出生的时候,二胎政策又放松了.

从一个班里数学考99分的人都说不定有十来个,多扣一分十名开外的小学时代开始,到怀孕都不一定能在想去的医院建上档的中年,我们一直在高度的竞争中夹缝求生.

这样的大环境,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哪怕很有理想,也先接受现实的“打工人”心态.

曾经薛兆丰教授在某辩论综艺上说过一句毒鸡汤“你以为一个老板让你996你就能996吗?不是的,是因为还有其他的员工愿意996.”,虽然毒,但在我们长期供过于求的劳务市场上却很现实.大家都“卷”的时候,“卷”不一定能让人升职加薪,但不“卷”能让人立刻回家.

但也正因为这个环境,我们这一代,又比其他年代的人都更有自我意识.

哪怕在重拳之下,我们大都学会了沉默是金,但即便不说,我们不喜欢吃香菜的时候就不吃,你让我吃就是你错,管你是不是为我好;我们会在逢年过节被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环关心炮”轰炸过之后,表面笑嘻嘻,微博mmp;我们也会在认为对的事情上坚持,哪怕你今天是我的王总,如果我觉得你真的很有问题,明天你就有可能只是我的小王.

所以其实,看似矛盾的点,它们在某一层面上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表面上足够能“卷”的“打工人”,也不一定会有自我意识如此强、内心世界如此丰富的隐性“嘴炮小天才”.

03 我很难爱你,但也可以很爱你

在我与自己,和其他同龄人相处的这么些年里,我有一个挺大的感悟就是,看似冷酷,却饱含热血的人.在又卷又丧的日常里,90后的很多“小公举”“小王子”们,仍默默抱着内心对童话故事的结尾的向往.

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因为成长于一个突然被很多“碰瓷”“假摔”的新闻包围的年代,我们变得很会保护自己.

但在很多人的内心里,依然还是有那份很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大家的,那一份小孩子般的天真和赤诚.

不是说我们不会怀疑,不会取证.

恰恰相反,我们会的.

如果去做个调查,我想,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在评论区浏览、去搜索各种测评再进行分析,或者是为了以防万一给自家车装个行车记录仪,甚至给自己家里也装个监控…

这样的事情,在假定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90后侦探们的爱岗敬业,一定能榜上有名.(当然,可能是因为00后还在读书,说不定等以后工作了会是后起之秀)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是典型标签里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会帮助别人”的人.在工作上,同事请教的时候,哪怕跟自己无关,哪怕自己也很忙,最乐意去“举手之劳”一下的,往往概率上也是90后比较多.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第一个去试图设身处地、哪怕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去“有时治愈”,也很愿意“常常帮助”,希望能“总是安慰”的,也有很多是90后.

一方面,90后富有同理心.哪怕不一定做得到完全易地而处,感同身受,也能够很及时地发现他人的情绪,理解这样的情绪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多尽己所能回答同事的问题的人,至少有一部分的动机是出于“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也知道新手的手忙脚乱会是什么感觉”这样的理由.

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小受到的教育、当代媒体所倡导的行为,还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培养着我们内心那棵愿意帮助别人的小苗.

小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们讲雷锋叔叔的故事;有的爸爸妈妈会带着孩子主动去向有需要的人捐出自己的书、自己的玩具;长大了,更多的年轻人们会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支教,并一直在不断讨论这样的教育援助,应该以怎么样的形式、怎么样的长度、甚至教授什么内容,如何来讲这些内容,才更为合适.

当然不排除这其中有一些人,是因为硬性要求、社会压力等原因,而非主观意愿做出了这样的行为.但是,有更多人是真的想要“让这个社会变得有点儿不一样”,不管自己作为蜉蝣能否撼动大海,他们也是90后.

无论是真的去支教,还是深入讨论支教的风险与收益,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或者是去干别的.说到底,帮助可以有无数种表现形式,也可能会造成无数种结果.

但至少,想要帮,愿意帮的态度,不管是为何,不管会如何,都是实实在在的.

最后,耗子尾汁能延伸出很多不同的含义.但我希望,在我们忙了一天,鬼畜了一会儿,累过也笑过之后,也不要忘记,很多时候耗子尾汁是别人说给我们听的,可是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真正应该,也真正需要去直面的真实,是什么.

以上就是“耗子尾汁是什么梗(耗子尾汁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